李保国: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究竟是什么?

  来源:光明网

并不太敢碰触这个关于教授的话题,因为一位受人爱戴和敬重的学者在五十八岁就英年早逝,这无法更改的事实让人心中痛惜。可又忍不住去思考一些事 情,或者对于像李教授这样三十多年都是在奉献的人来说,能够让后辈们通过回顾他的生平事迹去思索人生、振奋精神、效仿先贤,才是对他最好的缅怀和追忆。

巍巍太行,千百年来一直就是河北人的魂脉与筋骨所在,这座山就是河北人自己的史书。在战争时期,把名字铭刻在太行山上的英雄很多,但是在和平年代,想做一个被太行山永远记住的男人,真得很难。李保国教授做到了。

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究竟是什么?

他是河北农业大学的教授,农学博士,主要研究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,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。从1981年起,李教授就号召学生和他一起扎 根太行,一扎就是三十多年。期间,他在当地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,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,纯增收28.5亿元,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。

生时,他的足迹踏遍太行,研发出多项专门适用于太行山区的林业技术、打造了数个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,带领太行山10万群众脱贫奔小康,被村民 誉为“太行山上的新愚公”。猝然离去后,古城保定举城皆哀,数千人自发送教授最后一程,各种私家车辆把保定南半城堵得水泄不通。

在绵延不绝的太行山中,教授这三十年做过的事、说过的话,都已经成为了传奇,因为他用自己最实际的行动,真正改变了无数农民的命运。而且这种改 变是具有生命力的,即使现在教授离开了,他传授给农民的那些知识和留下的科研成果,依旧会让一代代农民继续富裕下去,所以李保国教授是真正做到了精神与太 行同在,就如同那些在战争中留下了名字的英雄一样,年年太行遍山披绿之时,人们也会再一次忆起教授的功绩。

李保国教授用他自己的方式,完成了一个“掌握着知识的人”、一个知识分子的“以身报国”。

作为一个“拥有一些知识的人”,究竟该如何使用手中的知识?在这个社会中,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究竟又该是什么?这确实是每一个认为自己具有一定学识的人,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知识的力量太强大了,它在武装人们头脑的同时,也会影响人的思想和内心。所以,有的人成了知识的奴隶,固步自封,深陷知识的迷宫,找不到出口。 有的人因为觉得自己有了知识,就变得狂妄,妄想凌驾于众生之上,把知识当成自己专属的武器,把其他人都当成任他宰割榨取的羔羊。或者把知识当成抬高身价的 资本,不断为自己换取各种利益。

而李保国教授感动人心也是撼动人心的地方,就是他守住并做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信守的本真:学以致用、知行合一。

“知识”最根本的价值就是服务于人类;知识分子的终极使命就是“利益众生”。这一点,李保国教授做到了。作为博导、教授,他一生教导了很多个学 生;作为一位优秀的知识分子,他用自己这一生的行为和事迹写成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,教导更多的人懂得该如何使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、完成自己的使命。

不以善小而不为、不以功利为标尺、以帮助他人为快乐、以利益众人为追求。这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信仰。也正是李保国教授这一生事迹最好的总结。

从小学到高中,因为同学中始终都有河北农大和林学院的教师子弟,所以我们从小就在那片校园中玩儿,在儿时的记忆里,校园中到处都是叫不出名字的 美丽花木。而直到今天我才知道,已经有人穷其一生,把这些美丽花木遍植太行。爱国、爱家,就是这个意思吧?把自己所掌握的美丽和价值,最大限度播撒到家与 国的每一寸土地上。

贤者已逝,仍旧让人痛惜;英灵未远,在倾听世人的声音。仰望前辈学者的风范与心胸,学习这种行为,完成自己的使命,是对逝者最好的追忆。(聂昱冰)


版权所有:爱游戏(ayx)中国官方网站   ICP备案号:京ICP备15045309号-1   技术支持:中研网